风机不是论文,写出来就能落地,它要钢铁、电控、吊装、进出网批复……哪一样不烧钱?”
麦麦提默不作声。
谢世齐继续:“再退一步说,就算你真把风机拉来了,能装上去,能转起来,那又怎么样?”
他抬手指了指会议室窗外远处的风机塔影,声音低下去:“咱们这儿是孤网运行。电网容量死死卡着,你发了电也送不出去,全靠区内消纳。你想拉动技改可以,我问你,谁来用咱的电?卖给谁?收得回成本吗?”
一句话,把会议室压得死静。
麦麦提张了张嘴,却没说出话来。
他忽然想起几年前的那个下午,他和杨启帆对弈时,在征子不利局面时,第一次听到这个词,也听到对方忽然冒出一句:“风电要想出新疆,不是靠风机,是靠电网。”
当时他听得一头雾水,如今却想得清清楚楚。
他们不是东部沿海,不是长三角珠三角,不是电力负荷中心。
他们身在西北,在一张国家主网的边角末梢。
风再大、塔再多、电再绿,送不出去,就只能困死在地头。
忽略这一点,倒也不能怪他,他向来只在设备、工艺、运维上下功夫,对电网政策那一套,并未真正了解过——那压根也不是他钻营的方向。
身旁的马文斌还是不死心,试探着说:“不是说今年就和全国并网吗?”
“你听谁说的?”谢世齐脸色一沉,语调冷下去,“电力局今年能把咱们新疆接进西北大网,就谢天谢地了。”
“你俩急,我理解。”他声音忽然缓和,“但咱们不能再犯当年那种‘设备大跃进’的错误了,风刮得再猛,也得有地方能送出去,才能转得动。”
会议就此陷入沉寂,气氛凝固如冰。
孤网,不只是技术障碍,它卡住的,是整个区域能源战略的咽喉。
但——风发不出去,就真没出路了吗?
麦麦提脑中骤然一亮——如果不能“出电”,能不能“留电”?
能不能让风电“就地转化”成别的价值?
他猛然起身,几步奔回办公室,从角落的铁皮柜里拉出一叠旧项目储备案卷。
纸张已经发黄,封皮边角翘起。
他记得——他清清楚楚地记得,几年前自己曾上报过几个项目,但最后全被贴上“可研不足”打了回漂:
——风电制氢试验点
——风电带动农牧冷链
——风电替代边远牧区柴油发电机组
那时没人信,觉得这些项目“太超前”“不现实”。可如今回头看,这些当年被嫌弃得要命的“冷门方案”,或许正是唯一能逆转现实的活路。
麦麦提盯着资料,拳头越握越紧。
他们未必等得来新的批文,也等不到和全国并网。
但他们能不能,靠自己的风,把局面撑开?
下一步要做的,不止是死盯着新式风机,争一口国产化的气,还得想办法把电“吃掉”、把电“变现”——
变成能用、可见、立刻创造效益的能源产品。
哪怕是制氢,哪怕是热泵,哪怕是整套储能设备,哪怕是个“清洁能源试验点”——
只要能让风转起来,钱流起来,人留得下,就是胜利。
“自渡,不能等被渡化。”
“得让这片风,自己转出新的价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