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林寺,大雄宝殿。
香烟缭绕,钟声悠扬。
玄慈方丈端坐于主位,证道院首座玄悲其侧相陪。
大理天龙寺本凡大师从门外缓步而入,面带微笑。
本凡双手合十行礼:“南无阿弥陀佛,小僧本凡见过玄慈方丈,见过玄悲大师。”
玄慈微笑还礼:“本凡师弟自大理远道而来,少林寺荣幸之至。请坐。”
余光扫过本凡鞋底的红泥。从大理天龙寺到少室山少林寺,这和尚鞋面竟纤尘不染,轻功造诣可见一斑。
本凡落座,玄悲亲自为其斟茶。
一番寒暄之后,本凡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札:“这是我寺方丈本因大师的书信,请玄慈方丈过目。”
玄悲接过书信,转交给玄慈。
玄慈展信观看,前面全是久慕英名,无由识荆、仁德广被、阐护佛法,宏扬圣道”等等的客套话,但说到正题时,写道‘敝师弟本凡前来贵境,谨以同参佛祖、武林同道之谊,敬恳赐予照拂。’下面署名的是天龙寺本因合什百拜。
玄慈读完信,压在青玉镇纸下道:“本因方丈的墨宝,倒比二十年前更见风骨。”
本凡展颜一笑道:“本因方丈特遣小僧前来少林寺挂单。希冀与少林高僧研论佛法,求教师习,望日后学有所成,返回大理传颂中原佛法。”
玄慈声如暮鼓:“不急不急,本凡师弟远道而来,先用茶,再论经。”
玄慈虽然嘴上客气,但心如明镜。
天龙高僧不远万里突然造访,怕不只是论佛这么简单。
玄慈道:“枯荣大师可好?
本凡略一欠身:“多谢方丈挂怀,师伯安好。”
玄慈不无感慨:“人生如白驹过隙,转瞬即逝,一晃五十年未见,甚是想念枯荣师叔,想当年我师傅灵门禅师与枯荣师叔习武论道的时候,老衲不过幼冲,尚不知事,眼看现在胡子一根根变白,这佛法还是未能参透啊!”
本凡道:“玄慈方丈老成持重,乃天下武林泰斗,此番自拙倒教我辈汗颜,枯荣师伯悉心向佛数十载,终日面壁参禅,日夜不歇,颇有心得。”
玄慈道:“枯荣禅师是否悟那《六脉神剑》?老衲对天龙寺《六脉神剑》早有耳闻,一直未能见识过一招半式,只知那《六脉神剑》以气御剑,化虚为实,剑气能将指间真气凝作六道剑脉,分合如意,阴阳相济,实乃武学至高境界,令人钦佩之至。”
本凡颔首道:“少林寺的《易筋经》与《七十二绝技》才是武学巅峰,天龙寺不过是略窥门径。”
本凡话锋一转:“既然方丈提起六脉神剑,贫僧倒想起一段往事。”
说到此,本凡拿起茶碗,稍作停顿。
玄慈与玄悲对视一眼,问道:“愿闻其详。”
本凡放下茶碗道:“吐蕃国有位大轮明王国师鸠摩智,当年与姑苏慕容博先生相会,订交结友,谈论当世武功。慕容先生言下对我寺《六脉神剑》备致推崇,深以未得拜观为憾。后闻慕容先生仙逝,哀痛无已,为报知己,鸠摩智拟向我寺讨求该经,焚化于慕容先生墓前,是日来取,勿却为幸。。。。。”
言毕。
大雄宝殿静若寒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