嬴政已经听多了天幕同情百姓的话,也不再表示不认同,毕竟之前百姓抓捕六国遗族的事情还历历在目。
刘彻简直不想再听,‘挟天子以令诸侯’,那那个皇帝当的还有什么意思,刘氏子孙终究是落到了这个地步。
东汉末年的百姓此时正在四处逃亡,听见天幕的话他们跪在地上,哭声震天。
“求求天幕给我们指出一道明路吧!”
“我们实在是受够了这样的日子。”
这些人衣衫褴褛,脸上蜡黄,身体瘦弱,此时纷纷大哭,有人甚至已经哭晕过去,之前天幕抽良种的时候他们就想,如果谁能抽到良种他们就去投奔谁,可是没有,竟无一人抽到,让百姓们迷茫不已,他们究竟该去投奔谁啊?
李世民眼睛湿润,见识过隋末乱世,他早已该习惯,可是听闻百姓的苦状,仍是难受的很。
朱元璋也撇开脸,掩饰住眼周的红色。
所有听见乱世惨状的诗人纷纷动容,只可惜他们不能为那个时候的百姓做些什么,这样的情况让他们颓然。
让他们知道,却又不能改变,心中骤然升起一种无力感。
【在这些势力中,最突出的就是曹操和袁绍,袁绍大败田楷、公孙瓒等人,并四州,雄霸河北,曹操四处征战,组成了著名的‘青州军’,后又控制了兖州,然后也出现了和董卓相同的操作,奉立汉献帝于许昌[6]。】
【不过人家可不像董卓,人家说的是‘奉天子以令不臣[7]’,意思是尊天子向那些不受臣道的臣子发号施令,以朝廷的名义讨伐其他人,放在史书上谁不说一句曹老板大气呀,而且人家一辈子都是汉臣,一直没有称帝,风评和董卓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】
嬴政仰头,思索着最近的种种,在天幕还未出现之前他的名声可谓是令人闻风丧胆,各地也掀起大大小小的骚乱,但从天幕出现之后,他的名声瞬间好起来,百姓也更加心向大秦。
虽然他不屑得到别人的认可,但是如若助他完成大业他也勉强能用一些迂回的手段。
刘彻现在不骂董卓了,开始骂曹操,一口一个曹贼,知道最后曹丕还逼汉献帝退位,更是骂的很难听,什么‘奉天子以令不臣’,就是狼子野心[8]昭然若揭[9]!
东汉时期其他人也都在暗地里骂曹贼,却在得知曹操风评极佳的时候他们破防了,连曹贼这种人都能留名青史,他们真的不服!
曹操噎住,面红耳赤,虽然下属都不敢看他,但耳朵却能听见啊。
要说他真没有称帝之心他自己都不信,可是,曹操心里委屈,他最后不还是没有称帝吗,这也不行吗?
李世民咳了咳,也想起玄武门事变。
朱元璋撇了撇嘴,都是乱世过来的,曹操心里想什么他也知道,他想知道自己以后的名声怎么样?
弱国无外交
45
【曹操在采取谋士的‘奉天子以令不臣[1]’的建议之后,着手讨伐各地群雄,破袁术、灭吕布、降张绣、逐刘备。彼时,袁绍也在扩大地盘,两方势力持续扩大,终于发生了决战,史称官渡之战。】
【公元199年六月,袁绍集结十万精兵,战马万匹,企图进攻许都[2],官渡之战一触即发。】
苏雅放出一个地图,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地点,让人一目了然。
【袁绍一方的沮授、田丰认为经过之前攻打公孙瓒等人,百姓已疲惫不已,粮草不足,如果举兵南下,正是攻打汉献帝所在的地方,违反义理,也师出无名,不是一个好的时机,但郭图等人趁机进谗言,袁绍生性多疑,分监军为三都督,让沮授与郭图、淳于琼各典一军[3]。】
【曹操认为袁绍刚愎自用,也会拥兵自傲,所以决定集中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,派臧霸从琅玡入青州,占据齐、北海等地,让他牵制袁绍同时也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,自己则是率兵前往冀州黎阳守住重要渡口,并协助刘延阻止袁军渡河南下,主力军则是在官渡筑垒固守,同时还派人拉拢凉州稳定侧翼[4]。】
【这种的部署真的能打赢袁绍的十万精兵吗,据史料记载,曹操当时的兵力才两万左右。】
秦朝,蒙恬、王翦目光灼灼地盯着天幕,认真看曹操的布置,不得不在心中感叹,这个部署在当时应该是最优解。
汉武帝时期的一群武将也都不敢分神,甚至将自己代入到曹操的位置来思考自己会怎么做。
刘彻拍着霍去病的肩膀,“如果此战是去病率兵,必胜!”
霍去病昂着头,眼中战意涌现,他也觉得自己能胜!
李世民听着也热血沸腾起来,官渡之战可是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争。
【曹操和袁绍都在筹备战事,那么此时的其他势力又在做什么?除了阳安李通之外,其余人诸郡大多都响应袁绍的号召,关中的诸侯保持中立,张绣和贾诩则是投靠曹操。】
【站队站完了,也应该开始打仗了,公元200年正月,汉献帝衣带诏命人杀曹操,被曹操发现将人夷三族[5],也因此袁绍有了开战的借口。】
【在正式开战之前,刘备与袁绍联系意图攻打曹操,但曹操亲自率兵攻打刘备,占领沛县,逼关羽投降。曹操做梦都得笑死,刘备给他送大将来了,在接下来的官渡之战中,关羽发挥的作用可不小。】
【偶然看过一次不知道是谁排布的三国战力排行榜,关羽在前十,可想而知关羽挺强的,官渡之战正式打响,袁绍军中的两员大将其一颜良被关羽一刀刺死,而文丑被乱军杀死,因此袁绍军队大伤锐气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