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重开丝绸之路,可以说是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
这事又由刁莽来推进,没有谁敢不给他面子。
尤其是驻守在河谷走廊的那些边军,打鞑子、赈灾不行,做事也是磨磨唧唧。
像这种大事,他们能以各种理由搪塞半年以上。
但在刁莽扛着双戟,带着人马一一“拜会”后,他们都很配合。
通过河谷走廊西去的商贾肉眼可见增多了。
没过多久,从西域而来的商贾也变得多了起来。
赵安、杜苞和封洪联手组建的护商兵马开始运作后,来往商贾的数量直接暴涨了二十倍!
赵安无疑获利最大。
葡萄烧酒、玉石、蜂窝煤、药物等可以畅通无阻地售往中原和西域。
销售额皆是快速翻了数倍。
其中又以蜂窝煤最为畅销。
哪怕两处煤矿三班倒,还是供不应求,连带着火炉和钳子的价格都一涨再涨。
天冷啊!
蜂窝煤又太好用了!
烧水、做饭、取暖,可以日夜不熄。
西戎的人拿战马和粮食换了数万块,刚运回去就被那些达官贵人哄抢一空。
后来不断追加,而且天天催促。
幸好翰州卫境内原本就有一处易于开采的煤矿,近来又发现了一处。
杜苞光明正大押注赵安后,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,直接让赵安利用两处煤矿制造蜂窝煤,跟着获利。
现在产量已经彻底提上来了。
但还是无法满足从中原到西域的巨大需求缺口……
站在铁门堡的城墙上,看着进城的商贾排起了长龍,赵大饼也是有了幸福的烦恼。
他冲着负手而立的赵安道:“大哥,虽说你治下所有百户堡都欢迎这些商贾歇脚,但架不住你现在威望太高,他们都希望来到你所在的地方瞧一瞧。”
“如果赵家屯也允许他们经过,只怕会人山人海,比这还癫狂!”
赵家屯肯定不行,会影响制作开元弓、炼制药物、操练兵马的。
铁门堡终究太小了,现在又不是扩建的时候。
最好的办法还是分流。
赵安指了指城内道:“大饼,城里的房舍可以多建,争取容纳更多人。附近各百户堡也要抓住机会,搞些优惠活动把商贾给吸引过去。另外,还要三令五申,不得歧视往来商贾,违令者严惩!”
大靖和其他朝代一样,重农抑商。
商贾的地位很低。
身处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上,又是边军,赵安采用的是农商并重的策略。
赵家军离不开粮食。
他也一直在千方百计地发展农业。
挖坎儿井、大规模垦荒、改良盐碱地、鼓励种植葡萄、引进玉米和大枣等,这些全都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