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事一旁,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冷静自持的老大此刻反常的表现,也不由得紧张起来。
"需要我做什么吗?"
"先别声张,"张成业头也不抬地说,"让我再确认一下。"
几秒钟后,数据流出现在张成业的屏幕上。
成百上千行的日志记录,还带着时间戳和各种标识符。
天穹系统的自动分析模块已经辛勤地工作过。
给大部分条目打上了代表“安全”的绿色或是代表“低风险-无需关注”的黄色标签。
常规的网络探测信号、各个服务之间的心跳包。
还有数不清的,被自动过滤掉的网络垃圾信息,构成了这片数据海洋的主体。
张成业在筛选着目标。
那些熟悉的、无害的条目被他迅速掠过、过滤掉。
他甚至不需要仔细去看内容,只需要扫一眼来源、目标和协议类型,就能判断其性质。
“还没找到什么吗,老大?”
旁边的同事忍不住低声问了一句。
“别急,都是些常规噪音……”
张成业的声音里已经带上了紧绷。
他的滑动速度慢了下来,目光在一行行标记为黄色的“低风险”条目上逡巡。
突然,他的手指停住了,被屏幕上的某样东西牢牢吸住。
“等等……”他几乎是屏住了呼吸。
一行被系统自动标记为“低风险事件”的记录,在众多条目中显得毫不起眼,却让张成业的心跳漏了一拍。
日志显示:源IP地址,经过了极其复杂的伪装和跳转,几乎无法追踪。
目标,D7区域,一个特定的服务端口——9937。
交互内容,极其简短,只有一个极小的请求包和一个同样微小的回应包。
符合系统对其标记为“低风险”的所有判断依据。
交互时间短、数据量小、无攻击特征、未尝试权限提升、未触发任何已知防御规则。
“9937端口?这不是那个为了兼容旧设备留的备用端口吗?平时根本没流量的。”
“对,就是它。”张成业的声音干涩,他指着屏幕上的时间戳。
“看这里,时间点,刚好对上刚才那个性能参数的微小跳动。分秒不差。”
他多年浸淫网络安全的经验和直觉在脑海中疯狂报警。
这绝不是巧合。
“而且你看它的访问特征,”张成业放大了那条记录的详细信息。
“没有前期的端口扫描,没有试探性的连接,直奔这个几乎被遗忘的端口。就像……就像知道这个门没锁,只是来确认一下。”
那种精准、高效的模式,与选择的那个几乎被废弃。
但为了兼容性考虑而保留的旧服务端口结合在一起。
这绝不是常规的网络背景噪音或者普通的扫描探测。
“这更像是一次……精心策划的……试探!”
有人在尝试,用一种他从未见过、极其隐蔽的方式,绕过“天穹”的层层防御。
窥探着这座数字堡垒最深处的秘密。
与此同时,比尔的团队爆发出欢呼。
“成功了!我们拿到了校验值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