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乾策站在原地,目送那副将离开,目光渐渐幽深,似乎是在心中打着什么小算盘一般。
夜色渐深,营帐之内。
李乾策独自坐于案前,静静地看着手中的营务文卷。
这是今日王定山交给他的事务,从各营编制、操练安排、军粮发放,再到军械出入……
毫无疑问,每一页纸张上都布满了暗藏的排斥与敌意。
他翻开一页,嘴角冷笑,深呼一口气强压着心中的怒火。
安排给他的职责清一色是打杂之事,巡视马厩、清点军械、巡查粮仓,甚至还要与普通小吏同坐议事。
摆明了是不打算给他什么好脸色看。
李乾策眯起眼睛,深吸一口夜气。
他清楚,自己在这里,没有皇子的光环,没有太后的庇佑,甚至连亲兵都寥寥无几。
“看不起我?一群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东西……”
“老子离了这一亩三分地还是王爷,你们就是一群贱民!”
李乾策抓起面前的茶盏重重的摔在地上,惊起营外巡逻的队伍纷纷侧目。
但瞧见是李乾策的营帐发出的响动,却又只是撇了撇嘴没有过多注意。
与此同时的清华宫后花园,假山之后,凉亭下似乎还打着灯笼。
柳太后倚坐于石凳之上,面色平静,目光中带着几分思索。
她今日并未召集太多随侍,仅带了两名心腹太监,就连清华宫中负责巡逻的侍卫都被她支开了。
不一会儿,只见几道黑影悄然而至。
来者不是旁人,正是朝中几位年纪颇高,辈分极重的老派重臣。
礼部尚书杨恒、鸿胪寺卿钱溥、御史中丞陶元绍、太常卿杜思远……皆在其列。
这些人或是旧皇帝时的遗臣,或是门阀世家的代表,近日来对李天义的新政可谓是颇有不满。
但碍于李天义下手过于狠辣,一时半会儿倒也还没敢搞什么大动作。
眼看着人到期了,柳太后微微抬眸,目光在他们身上一一扫过,缓缓开口:“几位爱卿,近来朝局如何,哀家心中早有耳闻。”
“圣上锐意革新,本是好事,只是……”
说到这里,她话锋一转,语气中多了几分忧心忡忡:“凡事欲速则不达,若因一时激进而扰乱社稷,反令天下离心,岂非本末倒置?”
一番话下来说得既委婉又有力,在场众臣面面相觑,心中皆是明白柳太后的意思。
太后这是要他们出面,以“新政过急、民怨四起”为名上书弹劾皇帝。
一时间,众人抿了抿嘴,心思各异。
其中大多数人都微微皱起眉头,不由得有几分由于。
毕竟如今皇帝权势渐重,内禁营、兵部、户部等权柄逐步收拢。
贸然上疏若惹恼龙颜,恐怕性命难保。
柳太后似也察觉了几分眼下的气氛,微微一笑,声音温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威严:诸位,圣上年少气盛,哀家身为母后,怎能坐视不理?”
“若能以忠言逆耳,令圣上警醒,稳定朝局,便是大功一件。”
“至于担忧……”
她的语气顿了顿,随即缓缓开口说道:“哀家自会替你们担着。”
短短几句话既给了承诺也给了压力,在柳太后亲口表态的情况下,众臣再无推辞的理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