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可知兴兵会有何等巨大的隐患?不但耗费民力财力,即便攻下那些偏远之地,所得也不足以抵消付出。
你什么都不了解就在这里信口开河,真是愚蠢至极!”
朱元璋一反常态,不再以“李爱卿”称呼,而是严厉呵斥李伟。
李伟被骂得一头雾水,满心疑惑。
这算怎么回事?这不是你主动问我的吗?我又不是军人出身,你让我发表意见,现在又迁怒于我,这分明是在找茬!
他委屈地盯着朱元璋,思索着自从昨晚到现在,自己似乎并未得罪这位老人,到底哪里出了问题?
“陛下有所不知,倭国蕴藏丰富银矿,拿下之后可开采银子,这样一来,我大明便不愁银两短缺了!”
李伟语气不善地回应,尽管他对军事一窍不通,但出于某种后世的民族情感,仍想努力争取。
关于倭国盛产白银的消息,是他偶然在网上某篇文章中读到的,真假且不论,眼下先行动再说,即便最终证实无据,他甘愿承担后果。
朱元璋闻言愣住,竟还有这种好事?本想找个由头教训这小子一顿,却意外得到了一个惊喜!
他原本担心后世子孙会因一时冲动,不惜代价攻打这些蛮荒之地,反而损害国家利益,因此打算将倭国列为不可侵犯的国家,并将其载入祖训。
然而得知那里有银矿,朱元璋立刻改变了主意。
不过此事暂且搁置,这小子竟然敢向自己的女儿讲述不堪入耳的故事,今天绝不会轻饶!
“你懂什么?倭国距离我大明万里之遥,海域险恶,哪里是那么容易征服的?你可知航行中的危险有多大?稍有差池,我大明的水师舰队就会葬送于狂风巨浪之中!”
李伟怒气冲冲地反驳说:“陛下,我可以用私人资金打造蒸汽战舰,亲自出征,绝不牵连朝廷。
您尽管放心!”
“就你行是吧?就你觉得富裕是吧?你自己去打仗?你知道海上风暴的威力吗?……废物一个……一无所知……字写得歪歪扭扭……只会投机取巧……”
朱元璋拍着大腿破口大骂,起初尚且与当前事务相关,后来却完全变成对李伟的羞辱。
李伟被骂得晕头转向,脑袋里嗡嗡作响。
这是怎么回事?
朱元璋骂了一阵,终于消气后才停下来。
大臣们见他对李伟的态度转变,各自心生异样。
朱元璋刚停,赵俊便站出来奏道:“陛下,臣弹劾李侍郎擅自改动军器局设施,导致巨大浪费,不珍惜民力,行为放纵,请治其失职之罪。"
洪彝随之而出:“陛下,臣附议。
李伟德不配此职,先是殴打属官,再则胡作非为,还在朝堂上打瞌睡,失仪失德,应免其官职并严惩。"
左都御史安然随即弹劾,其他专职谏官也纷纷跟进。
李伟听后热血沸腾,几乎想当场挑战群臣。
然而见对方人多势众,又担心他们不守规矩,以多欺少,只能装作充耳不闻。
众多文臣联合弹劾,尽管薛祥说了几句公道话,吴伯宗也在最后提出了反对意见,但二人势单力薄,很快便被压制下来。
——
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一幕,脸色骤变。
他不过是借此发泄情绪,从未想过真的要置李伟于死地。
然而,由于他态度的变化,那些早已将李伟视为奸佞的大臣们蜂拥而上,硬生生将李伟塑造成必须处死才能平息众怒的巨奸。
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。
就连徐达、汤和这两个老友也投来疑问的目光,似乎想知道他是否真有此意。
朱元璋表面平静,内心却十分惊愕。
他未曾想到不知不觉中竟已将李伟逼入如此境地,当然,李伟本人的积极配合也功不可没。
朱元璋目光微沉,这种局面显然不是他想要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