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下看书阁>大明: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> 第40章 四大名著(第1页)

第40章 四大名著(第1页)

待沈文度离去,朱瞻基才转向张懋问道:“三叔那边可有音讯?”

张懋闻声忙道:“回太孙,照您吩咐,此次未动用锦衣卫旧部,而是派了新人调查,果然有所发现。”

朱瞻基本是随意一问,没想到张懋真查到了线索,顿时来了兴趣,笑道:“讲讲看。”

张懋拱手道:“太孙,数日前几位新人探得,在七八天前,*殿下队伍里不知从何处迎来一群难民,收留后款待丰盛,临别还派人护送出营。”

兄弟们循线追踪,发现这些人离营后一路南行,巧妙避开沿途锦衣卫暗哨。

按时间推算,五天前他们应已抵达应天,但之后便似人间蒸发,最后现身是在城南,料想此刻仍在该区域附近。”

“城南那边住的多是些显赫人物,不易搜寻,不过我已经安排不少新入伙的兄弟在城南监视,一旦*出现,相信不用太久便会传来消息。”

朱瞻基听后微微颔首,他对这位三叔倒真是颇为欣赏。

听到张懋所言,他几乎可以确定,这位三叔定是假扮成难民混进应天的。

一个正经王爷竟能委屈自己扮演难民,若说他没有几分智慧,那是在冤枉他了。

不过这聪明才智似乎不太愿意往正道上使。

他总是挖空心思找别人的毛病,行事格局也显得有些狭隘。

朱瞻基其实并不太在意这位三叔,觉得他的能力也就那样。

唯一让他困扰的是,最近关于新盐的事,关乎他后续一系列计划。

担心这位三叔趁机捣乱。

见张懋快要把人揪出来了,朱瞻基便不再追问,淡然说道:“继续盯着,别让三叔搅局就行,其他的事你自己酌情处理!”

“遵命!”

张懋闻言点头。

二人交谈之际,楼下拍卖会已正式开始。

明朝的盐铁生意一直管控得很严。

毕竟盐铁涉及重要军需和国家大半税收。

开国以来,无论朱元璋还是朱棣,军费主要靠盐税支撑。

过去买卖食盐必须凭盐引,无盐引便是私盐,查获后不仅要杀头,家产充公,连家属也难逃厄运。

尽管如此,私盐的暴利仍吸引无数人铤而走险。

然而如今不同了,朝廷推出新盐政策,只需参与竞拍,出价高者即可获得某地食盐买卖权。

与盐引制度相比,这种方式更为开放,盐引则是按配额获取销售资格。

而且取得盐引并非易事,不仅耗费巨资,还需疏通关系,单有钱是不行的。

当关于新盐的消息传开,对绝大多数商人而言,这无异于天降喜讯。

正因如此,这座淮南会馆此刻几乎座无虚席,汇聚了来自大明四面八方的商贾。

有的商人是应沈文度之邀而来,有的则是听闻此事后自行前来。

其中,自发而至的队伍里,首推晋商。

说到这些晋商,他们最初的财富便源于盐业。

明朝初期,朝廷屡次北伐,军粮运输困难重重,于是沿用了宋朝遗留下来的“开中法”

所谓“开中法”,便是利用某种物品,如食盐、茶叶等,作为交易媒介,招徕商人输送军粮、马匹等物资。

晋商能够发迹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,直到后来,大明失去北伐的能力,“开中法”

失去了意义,晋商才转向其他领域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