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洋看了看李牧,就安排他继续回去守长城。
他对李牧的人品很放心,不怕他走了之后再反叛秦国。
李牧是个有格局的人,不会因为别人几句话就再反叛。
对于赵洋的安排,李牧当然乐意了。
赵洋又看了看蒙恬,让他带二十万大军,一路往北,继续攻打赵国北面的城池。
再看了看内史腾,让他带十万大军,一路往东,继续攻打赵国东面的城池。
他自己呢,就带着剩下的二十多万大军继续留在邯郸坐镇。
赵国的都城邯郸在东南地区,所以赵国的城池大部分都集中在西面、北面、西北面。
东面、东北面和南面的城池就少得可怜。
秦国在赵国的西面,所以赵洋是从西面一路打过来的。
自然也就不需要再派人去攻打西面了。
至于南面,城池都没几座,写几道劝降书不就轻松拿下了?
“听着。”赵洋看着蒙恬和内史腾说,“你们俩的主要任务是劝降,要是赵军实在冥顽不灵,再考虑攻城也不晚。”
“别屠城!别滥杀无辜!”
赵洋狠狠地瞪了两人一眼,严肃警告。
“我也是赵国人,不希望你们对赵国人不利。”
一开始,蒙恬和内史腾还真想着碰到城池就开打,顺便干些杀平民邀功的事……
毕竟秦国是军功爵制,只有不断砍下敌人的人头,才能立功晋升。
可要是士兵的人头不够怎么办?他们带了几十万大军,赵国哪有那么多士兵给他们杀?
那就只能杀平民邀功了。
现在被赵洋这么警告了一番,他们哪还敢有这个念头。
开玩笑,赵洋的实力,他们可是看在眼里。
谁敢违抗赵洋的命令?
嫌命长吗?
七天之后,赵洋意外得知了一个消息。
赵王死了。
赵王在投奔一个赵军将领时,被这个将领给杀了。
这个将领看到赵国都城已经被占领,赵国挡不住秦国大军,就果断杀了赵王,来向赵洋投降。
赵洋好好招待了这位投降的赵国将领,还派人厚葬了赵王。
怎么说,赵王也是赵国的一代国君,虽然昏庸,但面子还是要给的。
至于这位投降的赵国将领,赵洋对投降的将领一视同仁。
识时务者为俊杰,当然要好好重用他,给其他赵国将领做个榜样。
内史腾半个月后就回来了。
他已经打下了邯郸东面的所有城池。
而蒙恬那边,因为赵国的城池主要集中在北面,他花了整整三个月才打下赵国北面的城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