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下看书阁>大明: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> 第6章 追究根源(第3页)

第6章 追究根源(第3页)

“士农工商兵中,只精通农与兵。”

“由于通晓农事,他对与农业相关的事务最为关注,其余方面则只能沿袭旧规。”

“很多时候并非不想改革,而是缺乏了解,有所畏惧,害怕受骗。”

“更担忧被大臣蒙蔽诱导。”

“因出身缘故,洪武帝对其他社会阶层充满敌意,认为他们别有用心,始终怀着最大的怀疑看待众人,这点尚不构成大问题。”

“但身为君主不同。”

“用人要信任,怀疑就别用。”

“更要权衡朝堂大局,以天下百姓为念。”

“不只是农夫和普通民众。”

“世间人来人往皆为利益所驱,大多数人无利可图便不会行动。”

“或是为了名声,或是为了财富。”

“最终的决策权始终掌握在当权者手里。”

“然而洪武帝连选择判断的权利都不给予,仅视百官为雇工,百姓为奴仆,欲世代驱使。”

“长此以往,朝廷里只会充斥溜须拍马之人,官员懒政的现象将进一步蔓延。”

“毕竟多做多错,少做少错,不做不错。”

“既然如此。”

“为何还要自找麻烦?”

“正因如此,大明建国十几年来,除了重新确立天下秩序,各地矛盾依旧存在,利益分配不均,前景不明,民心摇摆不定。”

“尤其是洪武帝喜欢用强硬手段粗暴对待臣民,在这种情况下,人人自危,朝不保夕,大明又怎会真的有所进步?”

“贾谊在《过秦论》中有言。”

“践华为城,因河为池,据亿丈之城,临不测之渊,以为固。”

“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,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。天下已定,始皇之心,自以为关中之固,金城千里,子孙*万世之业也。”

“这与大明的行事方式有何相似或不同?”

“仅凭一人决定万世大事,又怎能有好结果?”

“不过是重蹈秦人的覆辙,后人哀叹却不借鉴,又让后人继续哀叹罢了。”

“唉,奈何奈何。”

------------

李善长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。

秦朝的历史结局,这些官员又怎会不知,二世而亡,难道大明也会二世而亡?

这不可能。

凭借朱标的治国能力,大明绝不可能陷入二世而亡的境地。

当今陛下所行之事,与始皇帝有几分相似,皆以为凭己意治理,天下便可坚不可摧,大明基业可永保无忧。

然此实为妄想。

陛下性情过于刚烈,不容异见,稍有违逆,便动刀枪责罚,故而今日已鲜有人敢进谏言。

一切唯陛下马首是瞻。

汤友恭眼神微微闪烁,身为都御史,对此深有所感。陛下确实厌烦劝谏,只爱听顺从之语。

很多事情,陛下都喜欢亲自操持。

不愿倾听他人意见,更爱自行决策,然后让群臣来完善其构想。

士农工商之中,陛下对士商工的关注度远不如农与兵。

农业始终被反复强调,不断调整;军事上亦如此,屡次发动战事,甚至通过廷狱诛杀。

至于士商工阶层。

若非朝廷官员短缺严重,且大明已稳固江山,再加上各地学府多年建设,到了出成果之时,否则科举制度恐仍未恢复。

商贾阶层则受到严格的户籍管理,如同龙生龙、凤生凤一般,绝难突破。

朝中大臣曾提出建议。

然而最终都被驳回,因陛下只信任自己认可的事物,除非迫不得已,否则不会轻易更改。

从本质上讲。

当今陛下更像一位农夫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