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雄英带了两百人坐四条客船到水湾,下船几步就到了池塘边。他平时很忙,很少接触这样的生活,突然有这种机会也很开心,还跟常茂一起挖蚯蚓当鱼饵。但他钓鱼技术一般,折腾半天才钓到一条三四两重的小鲤鱼。
正在玩得高兴时,远处传来嘈杂声。朱雄英问护卫怎么回事,得知是村民想进来被拦住了。他觉得没什么大事,毕竟这里是村民的地盘,他们过来也没什么错,让护卫叫人放行就行。
不过没多久又听见吵闹声,朱雄英疑惑地看过去,发现又有三个村民往这边走,再次被护卫拦住。
远处几个喧闹的村民让朱雄英皱起眉头。他家一向善待百姓。来到这个世界后,虽然搞了不少事,但对待普通民众时,军队一直纪律严明,从不骚扰。一路上,他对百姓都很友善。
他突然想来这钓鱼,周围中央军封锁了一里地,本是正常防范,可他们把村子一大半都围了,给村民带来了不少麻烦。朱雄英感到抱歉,便让中央军放松了些,允许村民进村。
但看到这三个村民靠近时,他心里有些纳闷。他们离他不过几十米,却被中央军拦下不让过来,双方还在争执。
朱雄英觉得很奇怪。这池塘没什么特别,周围也没什么建筑,按理说没人会特意来。而且中央军的名声早已传开,平时行事温和,这些村民不该这么胆大才对。
常茂放下鱼竿,皱眉观察后说:“这三人肯定有别的目的!”朱雄英没太当回事,只派侍卫去问问情况,自己继续钓鱼。区区三个人,能有什么威胁?
他拿起鱼竿,发现鱼钩上的蚯蚓几乎没了,只能再挂一条新的。
朱雄英看到朱雄英的鱼钩,常茂也笑了,说:"哈哈,皇上!这池塘里的鱼看来都不大!"
"它们连这么大的鱼钩都吞不下。咱们带来的蚯蚓都被吃光了,可一条鱼也没钓上来。"
"我觉得吧,咱们今晚守着这池塘,怕是连五条鱼都钓不到。"
听常茂这么说,朱雄英也有点无奈。他开始时还挺有想法的,还特意让人带了个大木桶来,鱼竿也挑了个最长的。
这种装备在大湖里钓鱼肯定不错,可在这小池塘里就显得不太合适了。折腾了半天,才钓到一条鱼,朱雄英自己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。
但他又不能明说,只能硬撑着说:"舅舅,您这话不对!钓鱼图的就是个心情!清静才是关键,能钓多少鱼,对我们来说真那么重要吗?舅舅您难道真缺这几条鱼?"
常茂看出他在找借口,但没戳穿,只是笑着摇头。
这时临安城门口,不少爱凑热闹的人见谢太后走了,也跟着散了。他们以为今天的热闹结束了。
倒是赵基很关心黑云都的情况,认真问陆秀夫当时的状况。
陆秀夫心里复杂得很。以前大家都觉得谢太后很厉害,可刚才却被打得灰头土脸;而一直被认为傻乎乎的赵椹,却一眼看出了关键。
这让他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一样,都被衬托成了傻子。
陆秀夫以前对皇帝有不少意见,也瞧不起他。可如今赵基成了唯一明白事理的人,还在意着黑云都的事,这让他不知道该怎么接话。
之前陆秀夫内心已经绝望了,赵基轻轻拍拍他,他顿时平静了不少。
什么时候皇帝变得这么聪明了?陆秀夫心中疑惑。
这不该,难道是他突然变机灵了?
也不可能,难道皇帝以前的表现都是装的?
那更不可能!
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
陆秀夫想不明白,也不想深究了。
这会要是皇帝想明白当年的事,那我就直说了!
陆秀夫琢磨了一会才开口:
“哎呀!这事吧,还真挺邪乎的。”
大家都知道,有十万明朝兵来帮忙,而清戈江那边又驻扎着十三万蒙古兵。可明朝那帮家伙偏要绕远路翻阴山,这不是直接撞上蒙古军了吗?”
高将军看出苗头不对,觉得蒙古兵跟明朝兵迟早得干起来。他就向太后要了五千黑云军,想着趁双方打得两败俱伤时,咱们就能坐享其成。
赵基听到这,心里一震:“哦,难怪我问太后时,她说咱们黑云军打赢了,还什么都没细说。”
想想宫里的事,赵基也是感慨万分。自从贾似道垮台后,他把权力全交给了太后,一直对她挺信任的。但太后对他并不放心,在他追问黑云军出征原因时,也不愿多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