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下看书阁>万界交易,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> 第17章 终究是拳头大的说话(第2页)

第17章 终究是拳头大的说话(第2页)

一帮江湖中人忙不迭地行礼:“多谢陛下!”

待这些人走后,阿九好奇地问:“先生,您是怎么让他们这么听话的?”

朱雄英笑了:“每个人都有弱点,找到他们的弱点就行了。”

阿九迟疑片刻:“先生若是靠威胁,他们未必真的会为您效力。”

朱雄英满不在乎地说:“真心诚意有什么用?只要他们能为我办事就行。”

“到了新地方,他们只能按照我说的做,不听话的话,我可以让他们过得舒舒服服,也可以让他们走得干脆利落。”

阿九心里一紧,这大概就是帝王那种冷冰冰的性格吧?

就在这时,朱由检满脸兴奋地冲了进来:“先生,好消息!张献忠死了!”

朱雄英看着激动不已的朱由检,完全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。自从崇祯二年高迎祥起事,再到后来李自成和张献忠南北呼应,搅得天下大乱,如今总算听到了一个好消息。

十五年来,崇祯皇帝朱由检一直被造反问题压得喘不过气。如今李自成、张献忠这些人终于被消灭,各地的匪患也平息了,这对他来说,就像搬走了压在心头多年的大石头。

而且,东北那边的造反势力也被彻底解决了。整个大明再没有内忧外患,崇祯高兴得几乎要失控了。

朱雄英轻轻摇了摇头:“别高兴得太早,你的战斗才刚刚开始。”不管是贪污还是造反,这些都只是表面的问题,更深层的麻烦还在后面。“对付这些问题,我帮不上忙,只能靠你自己了。”

不过,既然贪官已经肃清,是不是该推进咱们的合作计划了?目前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等地的无户籍人口,都在军队的带领下陆续来到京城。

只是南方八省还没有动静。

崇祯听后脸色一僵,随即笑着说:“先生放心,我这就下旨给南方八省,让他们配合军队把人都送到京城。”

朱雄英点点头,刚想再说些什么,太监王承恩急匆匆地跑了进来:“皇上不好了!武昌的左良玉拒不交出兵权,在南京强行扶持福王登基,搞了个所谓的‘南朝’!”

崇祯顿时大惊失色:“你说什么?!”

对于左良玉擅自拥立福王另立朝廷的事情,连朱雄英都觉得意外。以前天下有匪患时,左良玉这样做还能理解,但现在匪患已除,左良玉这么做就显得很不合常理了。难道他认为自己手下的八十万大军能挡住朝廷的军队?

朱雄英不信左良玉会如此愚蠢。之前一个张献忠就够左良玉头疼了,他凭什么觉得能对抗平定了张献忠的强大军队?到底是谁给了他这个胆子?

忽然间,朱雄英明白了。恐怕另立朝廷并非左良玉主动所为,而是与崇祯近期的举动有关。近段时间,崇祯大力整治官场,许多贪官被抄家灭族。北方省份几乎都被清理了一遍,这让南方的官员和富商非常恐慌。而左良玉正是南方的军事政治领袖。

要供养八十万大军,当然少不了南方那些官员和乡绅的支持。反过来,这些人既然能撑着左良玉,也就有能力操控他。

左良玉敢这样搞事,八成是他背后那些南方官绅指使的。他们担心自己过去的劣迹会被清算,所以才策划了这事。

朱雄英听了忍不住笑了,说南方那些官绅集团真是走到绝路上了。

朱由检此刻还没完全理解左良玉另立伪朝的真正意图。他先是震惊,随后怒火中烧,咬牙切齿道:“好个左良玉,果然早有反心!之前先生提醒我时,我还不信,没想到刚平定叛乱,他就敢做出这种事!我非得将他千刀万剐不可!”

朱雄英看了他一眼,语气平静地说道:“这件事对你来说,其实是好事。”

朱由检一脸疑惑:“好事?左良玉在南方另立伪朝,这怎么会是好事?”

朱雄英不紧不慢地解释道:“当然是好事。左良玉手握八十万大军,这些军费难道是你出的?”

朱由检脸色一沉:“先生别取笑我了,你也知道我之前的处境。”

朱雄英微微一笑:“我不是取笑你,只是在说事实。左良玉能养得起这么多兵,少不了南方官绅的支持。”

“现在你在北方大力整顿,惩治贪官污吏,杀了不少人,收了不少银子。南方那些还在观望的官绅们会怎么想?他们会不害怕吗?”

“之前盗匪横行,他们或许觉得朝廷短期内无法顾及南方。但现在天下逐渐安定,他们的侥幸心理也破灭了。你觉得他们会坐等你去整顿南方官场吗?”

“左良玉只是南方官绅的一个代表罢了。他不一定真想另立伪朝,但他与那些官绅关系太深,也怕朝廷追究。所以他只能站到南方官绅那边去了。”

“不过这样一来,事情反而好办了。他们不反还好,现在反了,不过是一场大战就能把他们全收拾掉,这不是你的机会吗?连借口都省了。”

朱雄英的话让朱由检又是一愣:“先生的意思是……”

朱雄英笑着说道:“我可以写信给四川的常茂,让他直接转向东南作战。”

“别担心,不用太久,那所谓的伪朝自然会消失不见。”

“不过,你自己也得有所准备。”

“有中央军在,可以帮你解决所有麻烦。”

“但等我们之间的交易结束了,中央军就得离开。”

“到时候,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本事震慑四方,恐怕这天下安定不了多久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