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必须需要看一下真实的记忆,如果刚才那是虚假的记忆,那么真实的记忆可以很方便的查看。
“告诉我你初二期末考试前一天晚上生了什么。在你高二父母离婚的时候、想放弃学习的时候,生了什么事情。”
“在我初二期末考试前一天半夜11点多父母吵架的时候,我哭着跑出去和他俩大喊之后,他俩才放弃了争吵,我抱着枕头哭了一晚上才在凌晨入睡。”
“在我高二父母离婚的时候、想放弃学习的时候,我路过了一家蛋糕店时候,特别想吃里面的蛋糕,店主给我免了一半的价钱,我用那块蛋糕给自己过了一次生日……我挺过了高中的剩下时间。”
不应该仅仅如此。
李涛继续问:“你在这两个时期内,有什么特别的愿望吗?”
“我想,如果有人在我父母吵架的时候能制止他们就好了,如果在那个时候有人陪我就好了。”
“我想,如果有人在我父母离婚的时候能记起我生日就好了,如果在那个时候有人给我买一块蛋糕就好了。”
这是臆想的逻辑,李涛大概明白了捏造记忆的原理,引导,并不需要真实的记忆,只要符合被催眠者的逻辑和渴求,这条路便会通畅。
接下来。
“你对于你消失时间的异常有怀疑的想法。”
“是。”
“每次你定位到这里的时候,关于这段时间的记忆都会消失不见,所以你对于你身上的异常,会怀疑这里有猫腻吗?”
“会。”
“那你会来这里调查吗?”
“会。”
“你怎么调查?”
“用钥匙进来房间,重新换上一把锁,在电视上面安装一个针孔摄像头,对照手机上记录的时间和事件记录……然后给余欢打电话让他来……余欢是谁?”
“等一下,你有这里的钥匙?”
“是的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这是我家。”
“你一个人住吗?”
“是。”
玩的挺花啊,李涛对第二阶段的玩家有了新的认识,真是胆大。
“好,那重新开始——你对于你消失时间的异常有怀疑的想法。”
“是。”
“每次你定位到这里的时候,关于这段时间的记忆都会消失不见,所以你对于你身上的异常,会怀疑这里有猫腻吗?”
“会。”
“那你会来这里调查吗?”
“会。”
“你来这里调查,会给余欢打电话,从而察觉到你记忆中这个人是虚假的,并不存在。”
“是的。”
“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?”
“我身上消失的时间真有怪事生,很有可能就是被催眠了。”
“你怀疑你被催眠之后,你会怀疑余欢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吗?”
“……会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因为我认为他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,但是在记忆里却没有他。”
“那么你接下来会怎么做?”
“先找同学对照探查我是否还在催眠之中,找到余欢的痕迹,找到我记忆中应该存在的那个人。”
李涛皱了皱眉,“重新问:你怀疑你被催眠之后,因为你认为余欢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,但是在记忆里却没有他的身影,所以你会怀疑余欢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,对吗?”
“对。”
“你可以怀疑到你被催眠了,这是有人帮你解除了催眠,你认为是这样吗?”
“是。”
好确切的答案,他还以为会是‘可能、也许’的答案。
“为什么?”
“因为恢复的记忆更正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