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麦麦提心头权衡之际,不远处,一阵略显夸张的谈笑声吸引了他的注意。
海滨重工的吴俊豪,正西装革履地站在人群中央,神采飞扬。
他手里挥舞着一份刚刚印刷好的《海化风电2005-2006年度营收增长报告》,眉飞色舞地向四周炫耀:“今年我们海华风电,三年复合增长234%!净利润从1。27亿直接干到18。93亿!放眼全国,哪个风电制造商能追得上?再过两年,鑫风、华能这些家伙,统统得让路!”
话音未落,周围人中便有几声敷衍的笑声,也有人暗暗皱眉,面色微冷。
麦麦提远远听见,眉梢微挑,眼里闪过一丝厌恶。
吴俊豪带领的海华风电,这几年确实已成为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。
表面上看,是凭着主攻兆瓦级大机组——尤其是1。5MW、2MW平台的批量化推广,迅速抢占了山地、边远地区的风电项目。
但在麦麦提心里,却清楚得多。
吴俊豪的手段,从来不只是技术路线那么简单。
坊间传言,他在私下大量收购地方小型电场,通过低价锁定早期电量指标,把项目储备做到极致;
在供应链上,他推行极限压价,连塔筒、叶片、电控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也被层层压榨,活生生把整个风电行业拖进了“大机组、快并网、低成本”的恶性竞赛。
更甚者,吴俊豪一向视“搞定政策面”为生存之道。
为了近距离接触主管新能源项目的高层官员,他不惜一掷千金:
包下航班所有头等舱,只为能在航程中左右环伺;
在多瑙河上豪掷重金,包租整艘游轮,只为设宴款待某发改委分管副主任——虽然最终未能成事,但由此在圈内声名大噪。
海华风电内部,则大规模安置五大发电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家属,专设高薪闲职岗位,名曰顾问,实为资源网络。
这一套利益输送和政商博弈,直接促成了海华风电在能源局、发改委、地方发改委等环节的项目审批中频频中标。
更狠的是,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规模,海华在下游电场推行赊销模式——风机成了伪装成“低息贷款”的资本工具。
先并网,后付款;项目公司拿到指标,海华拿到订单,坏账、资产泡沫、资金断裂,全都滚到了明天再说。
当然,这些事,在公开渠道上统统挂着“坊间传言”的标签。
可麦麦提心知肚明。
他作为“过来人”,知道这些并非无的放矢,但若真要去查证,无从可考——权力与资本交织下的灰色地带,总有天然的隐蔽性。
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证据,而是要认清,这个时代,有些对手已经在系统性占便宜,而自己,必须正面硬抗。
麦麦提眯了眯眼。
此刻从台上台下细节便可窥见“端倪”——
作为企业代表,唯一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座、唯一获得公开发言机会的,正是吴俊豪——且唯有他一人。
能源局、标准委的官员们对他频频颔首,眉宇间带着不加掩饰的欣赏与礼遇,俨然已将海华风电视为下一阶段风电市场重构的主力推手。
台上,吴俊豪继续口若悬河,仿佛自己已经是当世风电行业无可争议的领军者;
而台下,麦麦提只是沉默地注视着,神情冷峻,眼中毫无波澜。
他微微摇了摇头,暗暗骂了一声。
就在这时,他忽然注意到,身旁不远处,一位身着剪裁考究灰色套装、气质干练的女人,也正皱眉盯着台上的吴俊豪,
她微蹙眉头,唇角同样勾起一丝掩饰不住的轻蔑。
“这货怎么跟Engle一样,张嘴就会吹牛?”女人冷笑着呢喃完,摇摇头,低头翻看着会议的相关文件。
麦麦提是从她胸前挂着的身份牌上,得知她叫唐若曦,来自晨曦能源。
兴许是感受到了麦麦提投来的好奇目光,唐若曦扭头朝他看了一眼。
透过头顶明亮的灯光,唐若曦很快注意到,坐在他身旁这个面容硬朗的男人,尽管坐姿松弛,却带着隐约的自持——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技术派,也不像台上那些恃势凌人的营销口,反倒有种纵观全局的感觉。
而且他的神情极静,哪怕台上吴俊豪滔滔不绝,台下气氛暗涌,他始终不动声色。
——沉稳。
唐若曦在心里暗暗记下这个人。
会议继续推进,内容大多是走流程,几方高层领导轮番表态,宣读几个意向,顺带喊喊口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