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下看书阁>大明永乐:开局被全家老小逼着造反 > 第62章 诸位既已见到朕为何不按规矩行跪拜之礼(第1页)

第62章 诸位既已见到朕为何不按规矩行跪拜之礼(第1页)

紧接着,内阁首辅杨士奇迈步出列奏道:“陛下,此番能够重创各大宗门势力,将敌酋十之七八悉数擒拿,皆因陛下圣明睿断,决胜千里之外!"

"再者,汉王、某某以及梁王不畏艰险、奋勇向前,立下卓著功勋,实应予以嘉奖!"听完这一席话,朱棣面带笑意地点点头:“杨爱卿果然老成持重,句句戳中心意啊!"

杨士奇温和一笑回应:“蒙陛下赏识!还有一言要陈:此回梁王亲统十万雄兵赶赴开封,在拍卖会上成功生擒各宗门高层,可谓首屈一指的头等战功!"

群臣无不齐声附和。

而另一边,朱高煦与朱高燧暗自皱眉偷叹,怎么又是这般情况?朱高焱不过是侥幸赶了个尾声,功劳竟全都归到他头上,实在令人匪夷所思!

"行了,赏罚之事稍后再议。"朱棣沉吟一句,"此刻,各位随朕同往宫外,且先看看三位爱子带回的人犯。"

话音落下,他轻轻咳了一声,将大殿中杂乱的声音压制下去,旋即从容走下龙椅,稳步走向殿门。

朝堂上下官员连同太子及三王随即跟上,每一步都谨慎至极,力求不发出丁点儿声响。

奉天殿之外,石阶之下跪满了被俘的宗门首领们。此刻他们个个神情沮丧,面色灰败,恰似落汤鸡一般。

其旁伫立的是英姿勃发的锦衣卫战士,双腿微微分开站立,手按腰间佩刀,倘若这些人稍有异动,则会立刻取其性命,绝无宽恕。

在押解囚车途中,一些能力较强的宗门首脑更是直接被点住了穴位,纵使身怀绝世武功也全然无用。

此时,传来一声洪亮通报:“大明皇帝驾临!"

随着小宦官这句呼喊,朱棣走出奉天大殿,两侧是他四位皇子相伴左右,身后则是依照品级序列排列整齐的文武百官阵容。

"诸位既已见到朕,为何不按规矩行跪拜之礼?"

这一质问犹如惊雷贯耳,响彻四周。众人听得心头一凛,赶忙垂下脑袋不敢直视这位威严盛大的大明天子。

即便其中有些人武功盖世,修为其深,但在面对天子之际,不过是一介平民,只能低声道罪请饶。

回忆过去,朱棣心中五味杂陈——十四年之前,当他于顺天发动靖难,派遣使者邀请江湖中的众多领袖助阵时,换来的却是冷漠无声的回复。

当时的各方实力派均认为,凭借区数万兵马对抗占据全国资源的建文帝,那不过是天方夜谭,完全不值得扶持。

于是,他们都选择隔岸观火,袖手旁观。直至朱棣攻陷应天府荣登大宝,这些人在册封庆典中依旧未曾露面表示祝贺或恭维。

因为他们心底认定,这个从侄子手里夺取皇位的叔叔不过是个窃国贼,他的统治必将短命收场,何必多费口舌?

谁承想,今日竟然以这种方式在此奉天殿前相见!

朱棣摆摆手,淡漠说道:“够了!莫要做这些表面文章。"

"哪怕你们把头磕破了,朕也不会认为你们心中真正敬重大明。"

"更何况,在你们眼里,朕不过与叛贼无异。"

朱棣冷冷俯视着台阶下神色惶恐的众人,面无表情。那些宗族首领连忙跪拜叩首,语气惊慌道:“天上只有一个太阳,地上只有一个主人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全都属于大明。"

"我们赖以为生的土地都归属于大明,又怎能不心怀对大明的尊敬?怎能不忠诚于朝廷!"

"放屁!"

朱棣突然骂了一句粗话,随即双手抱腰,似笑非笑地说道:“朕登基至今已有十年了吧?"

"这十年间,你们一个个躲在深山老林之中清净度日,从来不肯来京觐见,估计早已经把大明皇帝遗忘得一干二净了!"

这些跪在地上的宗主连声否认,但朱棣挥挥手,冷笑道:“今日能把你们召集到一起,朕心情尚好,就给你们讲个典故吧。"

"太祖高皇帝当年曾经摆下‘月光宴’,邀请江湖各派的掌门赴会。那天晚上,大部分人都按时赴约。大家正在推杯换盏、谈笑风生之时,忽然太祖陛下一声令下,当众斩杀了其中一位目无法纪、傲慢无礼的宗门领袖以正国法。"

"之后,天下安定,江湖太平近三十年……古语云,金杯共汝饮,铁斧不相饶啊!"

朱棣的语气愈发严厉,"朕乃太祖嫡系子孙,更是当今万邦归附的天子。你们屡屡无视朕的存在,竟将大明置于何地?将天子放在哪里?"

这一席话犹如惊雷震耳,让底下的诸派首领纷纷失魂落魄,浑身颤抖,连抬头都不敢。

谁不知道太祖的事迹呢?想当年元末乱世,太祖朱元璋出身卑微,由一个流浪乞讨的孩子一路奋斗为布衣天子,建立了辉煌的大明帝国。历史上从没有比他起点更低却成就更高的开国之君!

如今朱棣提起先祖的故事,用意何在?

该不会是在暗示要学先祖,请他们赴鸿门宴?

这些人暗自感叹自身境遇,相较太祖时受到优待的江湖豪杰更加悲惨。当年那些人还能昂首挺胸应邀入座;而如今他们,却带着枷锁颤抖着跪倒在地,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太大,唯恐稍有不慎就被拉出去问斩。

过了许久,朱棣才开口继续说道:“朕此次邀你们前来,是要提醒各位。"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