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而易见,方才众臣的感激之情令他十分受用。
至于具体涨俸的幅度,此问出口后,尽管众臣满心欢喜,却无人敢率先发声。
毕竟陛下肯允诺增俸已是万幸。
若此时有人贸然开口提议,提少了被轻易应允,则提议之人必然会被群臣口诛笔伐。
若提多了让陛下陷入尴尬境地,那此人无疑是在挑衅皇威。
无论何种选择都实难决断!
但一直沉默也不是办法。
若最终因无人发声而导致此事夭折,怕是众臣皆要痛哭流涕。
此时,朱标这位朝堂中的特殊人物毅然跨前一步。
既然无人愿挑起这个重担,不如由他主动承担。
“县太爷!好消息啊!刚收到应天府快马传来的消息,全体官员俸禄普涨,尤其是各郡县依情况有不同幅度上涨呢!”
“什么?怎么可能?”
尚处睡意朦胧中的柳白听闻此讯,双眉紧蹙。
大明洪武年间涨百官俸禄?这可与他认知中的朱元璋风格大相径庭啊!
况且,历史中并无此记录才是。
如此拉拢人心之举,一旦真实发生,定会在历史上广为流传并大书特书才对。
“唉呀县太爷!圣旨都已送达县衙,您怎么还在质疑这事的真实性呢?”
凤阳县内,新上任的师爷看着自家县太爷,不禁满头雾水。
整个凤阳的老百姓都晓得,自打这位县太爷接手以来,凤阳县蒸蒸日上,步入繁荣昌盛之列。
可奇怪的是,这位大人一直是全县最清贫的那类人。
过去还好说些,那时还有刘**助手在旁。
可如今刘**离职之后,县太爷的日子必定更艰难了。
这种状况下,他的俸禄得以提升反倒忧心忡忡,愁眉苦脸,实在是令人费解啊。
“把应天府送来的文件拿给我看看。”
待柳白仔细查阅过后,观察其中加盖的印章以及纸张品质,
几乎可以确定这份公文的真实性,并未存在任何伪造痕迹。
尽管心中依旧疑惑,他还是不明白为何老朱突然决定提高他们的俸禄。
“应天府可还有其他消息传来?”
柳白把文书放在一旁,一边与新聘请的师爷交谈,一边朝过去刘诗漫办公的书房走去。
往昔,他的小慢慢在时,他凡事都能从容应对。
尽管刘诗漫身为女子,但她才华横溢。
自她接手师爷职务之后,柳白除了偶尔升堂断案外,其余文案几乎都由刘诗漫处理。
如今小慢慢离开,这些事务只能亲力亲为。
“其余旨令并无特别之处,只是听说胡惟庸亲自写了一份罪己书,并张贴在应天府城门之上。
具体内容尚不清楚,但传闻似乎是轻信了谗言。。。。。。”
听到这里,柳白不禁头痛。
近期之事莫非皆不寻常?不过,凤阳城已然发展至如此规模,若这变化之风不足以撼动整个大明,便只说明大明已是病入膏肓。
至少,洪武年间已无救药。
但从现状看,自己这只“蝴蝶”
确实开始发挥效用了。
“我大概明白了。
你先退下吧。”
“哦!那小人告退。”
师爷转身欲走,却突然又回过头来,略显踟蹰地说道:“老爷,我们凤阳城百姓商量过,有意为您建造一座功德庙。
这是大家自愿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