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入大殿,映入眼帘的是吕氏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朱允炆、朱允熥,正跪坐在蒲团上为高皇后守丧。
看到一双儿女因为长时间下跪而脸色苍白,朱标内心不免泛起一丝疼惜。
不过此刻他还无暇多言,因为还有一些必要的仪式要完成。
来到母亲的灵柩前,朱标跪地叩首,庄重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。
起身之后,望着母亲的遗容,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。
他的眼眶瞬间湿润,几乎难以自控。
调整情绪后,他对吕氏等人说道:“今日就到这里吧,你带他们两个回去休息。”
经历过一次类似场景的朱允炆与朱允熥立刻站起,准备离去。
但吕氏却显得颇为惊讶,犹豫道:“殿下,这不符合礼仪啊。”
“孤所说的话,便是规矩。”
朱标的语调虽然平缓,却带着不可置疑的威严。
吕氏看着眼前这位表情平静却气场强大的丈夫,突然产生一种陌生感。
他还是那个彬彬有礼、谨遵法度的大明太子吗?此刻的模样,反而像是她的公公——那位雄才大略的朱元璋。
在吕氏沉默之时,朱标再次吩咐:“退下吧。”
见状,吕氏也只好起身施礼,答道:“是,臣妾告退。”
带着两个孩子退出奉天殿后,大殿内只剩下朱标一人。
他来到原先吕氏跪过的地方,跪下凝视着母亲的棺椁,一言不发。
心中的疑问渐渐浮起:父皇朱元璋此刻身在何处?
“既然您与母亲情深似海,为何如今不在她身边?
难道是因为触景生情的缘故?还是……”
经过许久思索,最终只留下一声悠长的叹息在这被白色布幔装饰的灵堂中回荡。
李善长坐在小院中的石凳上缓缓开口提问:“当年前元强盛之时,其兵马曾横扫四海。
无论南北东西,幅员千万里的国土都被纳入囊中。
然而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,今日却仅剩漠北的一隅之地,这是为什么呢?”
朱英沉思良久,回答道:
“前元的强大,在于他们的百姓自幼孩提便可马上杀敌的蛮勇。
它的力量源于武力与肉体的强健。
可即便如此强势,他们竟想用区区百万族人奴役数以万计的华夏儿女。
殊不知,华夏之所以称为华夏,
正因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从三皇五帝以来,
秦始皇、汉武帝、唐太宗等英雄帝王率领麾下像白起、王翦、卫青、霍去病、李靖这样的猛将守护疆土,保我中华安宁。
更离不开像神农、老子、孔子、荀子、李白、杜甫、辛弃疾这些先贤,通过他们的诗篇与哲思为华夏注入千百年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。
也许短暂的野蛮能征服暂时柔弱的精神。
但当野蛮衰退,精神复苏之际,局势必定会反转!
蒙元以前的五胡乱华时期,中原陷落,国家分裂。
四方敌人虎视眈眈,每一个都想替代华夏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。”
最终,他们依然湮没于漫长的历史进程里,被我华夏所同化融合。
元朝残暴,将我汉人视如牛马,定为四等公民。
通过沉重的赋税层层盘剥,妄图借此摧毁华夏文明。
然而,他们忘记了一个事实:在他们之前,已有很多人有过类似的妄想,并尝试过同样的做法。
当天下汉人中的豪杰齐心奋起,高呼“驱逐鞑虏,恢复华夏”
的口号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