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至亥时,三位才子将选出今日最优秀的几篇作品,由我家姑娘从中挑选一篇为最佳之作!”
“如此,既不失公平,亦不会让我家姑娘错过如意郎君!”
小丫鬟这番话说完,随后恭恭敬敬地请出三位早已准备好的才子。
众人听罢,心中顿时一阵踏实,纷纷点头。
看来这醉风楼并非胡闹,而是做足了准备。
站出来的三位才子,虽非大儒名士,但在应天城中,也是凭名号便能立足的人物。
以他们的资历与才名,担任评判确实绰绰有余。
既然规矩已定,接下来便是各显神通的时候了!
名利与美色,谁不心动?
场中的学子们情绪高涨,纷纷走到一旁的桌案前,执起笔砚,陷入沉思。
作诗?岂是难事?
外面的喧嚣也传入了包厢。
解缙专程为这热闹而来,见规矩已定,他人已开始,自己却坐立不安,扭来扭去。
“近南兄、方兄,我们……不也参与一下?”
“方某自当参与!”
未等胡惟庸开口,一向沉默的方孝儒率先回应。
正如那句老话,士子、尤其是年轻士子,怎会轻易放弃名利与美色?
于是,一向严肃木讷的方孝儒放下身旁的女子,起身准备挥毫。
“好你个方孝儒!”
“你这是为名还是为色?”
“大绅这般急切我毫不意外,但你如此匆忙,倒真是出人意料!”
胡惟庸的调侃令方孝儒脸色微红,但他却毫不避讳,直言不讳。
“名我所愿,色亦我所愿。
我等学子苦读多年,既有此本事,何不争上一争?”
胡惟庸笑着摇头:“无妨!我先看看热闹,你们来吧!”
解缙与方孝儒已执笔构思。
此时,外间已有人迅速“交卷”。
醉风楼的小厮高声宣布:“应天府李公子题诗一首!”随即快步将诗作送至三位评判官手中,众人目光随之转移。
其中一位评判官略一浏览,便提笔写下评判等级。
“乙上”
另两位稍作思索,点头道:“恰如其分!”
评判官将诗作递给一旁的小厮,小厮恭敬接过,展开后高声诵读:“应天府李公子题诗一首,评为乙上级,诗作如下……”
众人停下手中之事,认真聆听。
小厮念毕,众人纷纷点头称赞。
称赞之余,众人也不禁感到一丝压力。
娘呀,这样的作品平日里还算不错,竟然只能得个乙上?
不少人心生退意,但也有更多人跃跃欲试。
接下来的小半个时辰里,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诗作递了上去。
方孝孺和解缙也不例外。
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两首诗,对他们二人来说并非难事,真正的挑战在于出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