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下看书阁>大明:我在洪武当咸鱼 > 第19章 大明也有自己的退婚流(第2页)

第19章 大明也有自己的退婚流(第2页)

朱元璋这话的意思,再明显不过了。

那就是不希望看到两家如此显赫的家族联姻。

否则,朱元璋怎么会记得这种小事,更不会在汇报政务时特意提起。

想到这儿,李善长不禁轻轻叹了口气。

看来,这门亲事得作罢了。

他再傲气,也不会因为这点事去触怒朱元璋。

真要那样做,除了惹怒朱元璋被责骂甚至贬官外,没有任何好处。

甚至,如果朱元璋真要处理这件事,只要见李善长动作慢一点,他完全可以跟胡惟庸说一声。

以胡惟庸的机灵劲儿,只要朱元璋开口,他肯定会立刻解除婚约。

与其等待胡惟庸先开口,不如自己主动出击。

回到府中,李善长先与侄子李佑说明了情况,并安抚了他一番。

随后,李善长决定亲自前往胡府,与胡惟庸当面交谈,并提出退婚。

这门亲事,就此作罢!

(本章完)

------------

坐在前往胡府的马车上,李善长的神情显得格外复杂。

两人的关系,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。

首先,他们都是淮西出身的老臣,曾一同跟随朱元璋打天下。

同为文人,又是同乡,自然早已相识。

他们的关系虽未到生死与共的地步,但也确实非常亲密。

甚至,当初胡惟庸能登上丞相之位,也有李善长的推荐之功。

正是在那时,双方因种种心思,定下了侄子与侄女的婚约。

那时的他们,确实结成了同盟,在大明官场上共同进退。

然而,再好的关系也难免出现裂痕。

当时李善长的官位并不显赫,而胡惟庸却一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。

天下官员虽由朱元璋掌控,但有一半的权力却握在胡惟庸手中。

所有政务都需经他处理,所有政令也由他落实。

当一个人能决定整个大明的人事、财政、政务时,哪怕只是部分权力,他与皇帝的区别已不再明显。

胡惟庸骤然成为权臣,本就比李善长年轻的他,一下子变得意气风发。

胡惟庸并未在刚上位时就翻脸不认人。

他没那么狂妄,也没那么愚蠢。

只是,原本的小兄弟如今地位在自己之上,二人之间的对话也变得微妙起来。

胡惟庸更加自信,李善长在他面前也不再随意指点。

毕竟,一朝权臣,岂能轻慢?

正是这种地位变化带来的隔阂,让原本携手共进的二人渐行渐远。

虽然二人从未翻脸,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亲近。

甚至,这种疏远在胡惟庸失势后,李善长如今贵为丞相,依旧未能改善。

双方关系未能改善,其实彼此都有责任。

李善长自认为是老大哥,如今更是身居国公之位,地位显赫,而胡惟庸作为晚辈、前官员,总不能让自己这个老大哥先低头吧?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