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下看书阁>大明:我在洪武当咸鱼 > 第18章 棍棒底下出孝子(第4页)

第18章 棍棒底下出孝子(第4页)

胡仁彬心里有话想说,可一瞧见胡惟庸那严肃的神情和冷淡的眼神,他立刻把话咽了回去。

不就是抄书吗?我才不怕!

他刚走出祠堂,正打算拐弯回自己的小屋,却听见父亲在认真地吩咐着什么。

“胡义,那小子身上的伤药你得盯紧了!”

“大夫和药都不能落下,让他早点好起来!”

“这样,到时候我揍他的时候也不用顾忌了!”

胡义虽然表情有些复杂,但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。

胡仁彬听到这话,手不由得抖了一下。

这是亲爹吗?

也太狠了吧!

(本章完)

------------

胡府的事情,只有胡府的人知道。

虽然这些事肯定会传到高高在上、俯视大明官员和百姓的皇帝朱元璋耳朵里,但胡惟庸并不在意。

有些事,本来就想让朱元璋知道。

谁还没点演技呢?

他胡大老爷,好歹也是看过不少戏的人。

而在应天府的皇宫里,朱元璋正饶有兴趣地听着李善长的汇报。

作为当朝丞相,李善长不仅要辅佐皇帝,还要管理群臣,这可不是一句空话。

他需要实际参与到各种事务中。

可以说,只要李善长看到的活,他都有权插手,对方还得特别听从他的意见。

因为那时候的李善长,代表的是皇权。

但此时,他的角色不同了。

现在的他,是代表群臣向朱元璋汇报最近的政务。

虽然还有专门的奏折和各部分的奏报,但作为丞相,每隔一段时间汇总工作是他的职责。

不过,李善长的汇报并不只是他一个人滔滔不绝。

朱元璋时不时会根据他汇报中的某句话,甚至某个词,直接发问。

朱元璋问的问题,都是直指核心或要害的地方。

要不是李善长确实有些能耐,面对朱元璋这样锐利的皇帝,恐怕早就乱了阵脚。

这一汇报,足足耗费了大半天的时间。

君臣二人丝毫不敢松懈,逐一梳理着大明上下的大小事务。

等到厚厚的奏报终于讨论完毕,两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。

看着眼前略显疲惫的李善长,朱元璋竟一时觉得有个丞相似乎也不错。

但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,就被朱元璋迅速掐灭了。

丞相能做的事,难道分给六部尚书就做不了吗?

权力集中在丞相一人手中,与分散到六部尚书手中,差别可太大了。

所以,丞相这个位置,无论如何都得废除。

想到这里,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,仿佛不经意地问道:

“善长,之前胡惟庸家那小子出事儿,你可曾听说?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