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未能上榜的学子虽满腹怨言,认为自己运气不佳,遇到了胡惟庸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人,但也隐隐明白自己的实力不足。
或许下一届没了胡惟庸这个变数,情况会好些,但如果自身没有进步,即使再参加一次,恐怕还是会失败。
而那些上榜的学子同样感到压力山大,毕竟这只是科举的第一步,往年的成功往往只是家里的小事,无需大肆庆祝。
今年若非胡惟庸的折腾,怕也不会引起太多关注。
如今虽然暂时上榜,但接下来的府试和院试中,谁知道还会遇到什么麻烦。
正是这种心态一致却理由各异的情况,使得大明的读书人群体近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刻苦精神。
每个人都仿佛置身于学海之中,以苦读为舟。
不仅学生们忙碌,负责组织此次考试的礼部官员们此刻也在擦干额头的冷汗,迅速投入府试的筹备工作。
回想之前学生们的声浪,谁能不心惊胆战?要知道,空印案还在眼前,如果这件事闹大惊动了朱元璋,那他们这群人很可能因牵连而性命堪忧。
幸运的是,胡惟庸去了一趟宫里,回来时带着几份赏赐,不仅平安无事,据说这些赏赐还是他主动要求的。
看到这样的结果,大家都松了一口气。
更有不少人开始盘算起来:胡大人得了好处,回到府邸得意洋洋,我们能不能也做点什么,至少能在奏章上留名?
毕竟,胡大人的地位深受皇帝信任。
若是到时候这位大人物随便提点一下我们的名字,那岂不是飞黄腾达的机会?
还是那句老话,能混到官场的人,哪个不是精明之辈?
于是,礼部上下就像被打了鸡血一样,无需任何人督促,便自行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了。
胡惟庸听到这个消息后,愣了一下,随后嘴角扬起一抹诡异的笑。
他随口敷衍了几句表扬的话,便转身回家继续过他逍遥自在的日子了。
规模更大、花样更多样化的歌舞会、更加激烈的肉搏比赛、厨师最新的科研成果展示会、池塘里新一轮的钓鱼大赛……
在家里的胡惟庸,不仅将摆烂玩出了新境界,还搞出了一系列新奇的娱乐项目。
他过着轻松自在的小日子,别提多舒坦了。
这一天,应天的阳光洒在胡惟庸身上,为这条“咸鱼”镀上一层金光。
本来他正晒着太阳积蓄能量,准备约上娜娜和春妮儿进行一场新技能挑战赛,却忽然微微睁开眼睛。
一道他极为熟悉的淡蓝色屏幕又浮现在眼前,已经许久未见的它,让他有些恍惚。
【恭喜主人享受闲适生活百日,特赠两公斤土豆作为奖励。】
【此物经过系统改良,主人只需亲自照料种植,产量便会翻倍。】
【期待主人继续保持这种舒适的生活方式!】
看着这些字迹,胡惟庸迅速从躺椅上起身。
我的天,土豆!
上一世,这不过是一种普通百姓每日都能吃到的廉价食材,但在如今这个时代,却是价值连城的东西。
他曾看过一段科普视频,提到过这种植物。
其实早在明万历年间,土豆就已经传入中国。
只是它一直未被重视,也没有大规模推广。
毕竟万历时期的明朝官场早已不像洪武年间的清明廉洁。
又有谁愿意拼命劳作呢?
然而,如果胡惟庸此时拿出这东西……
啧啧,亩产两千至三千斤的高产作物,要是让朱元璋知道,他岂不是要欣喜若狂?
胡惟庸敏锐地察觉到,这东西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张免死金牌。
最重要的是,这比那些所谓的丹书铁券要好用得多,也可靠得多。
这才是真正的免死金牌。
毕竟,朱元璋当初虽然嘴上说着丹书铁券可以赦免除谋反外的所有罪行,但实际上,在他的屠刀挥舞之际,不少拥有丹书铁券的人都难逃厄运。
倘若胡惟庸将这土豆之物引入世间,那局面便截然不同了。
这虽非战功,却是一项能让无数人存活的无量功德。
单凭一人之力养育天下苍生,这样的大功绩,即便是朱元璋也无法忽视。
如此一来,他在大明才算真正站稳脚跟,有了退路,不必终日忧虑会被朱元璋问罪。
想到此处,胡惟庸急忙奔向后院。
无需多言,换装、取工具!
从今日起,本大爷就要改行种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