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会结束,李善长边往外走边接受众官员的祝贺。
虽然尚未正式拜相,但他现在也算半个了。
既然同僚们推荐,朱元璋点头同意,那这相位实际上只差个仪式。
一路上的恭维话听得李善长满面红光。
中午回家后,平日少喝酒的他破天荒地打开一坛酒,豪饮起来。
陪酒的自然是心腹幕僚郑先生。
“老郑,你说,胡惟庸那家伙是不是懊悔得快疯了?”
“哈哈,他才当了一年的丞相啊!”
“连享受的机会都没有,哈哈,就倒台了!”
“唉,胡惟庸命薄,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权力。”
“哈哈……”
郑先生见李善长得意忘形,难得没劝阻。
在自己府里放纵一下又如何?
再说也没说伤人的话,只是感慨前任丞相罢了。
胡惟庸虽与皇上交情深厚,那又怎样?
这种重权怎能让外人掌控?
丞相之位若仍在胡惟庸手中也就罢了。
如今落在主人这儿,哪有让步的道理?
毕竟做臣子的,谁没有过梦呢?
就在李善长兴奋不已痛饮时,隔了几条街的胡府内,胡惟庸也满脸喜悦。
“太好了,终于辞掉丞相之位!”
“为何要把翰林学士加在我身上?”
“为何不能把我所有的官职都撤掉?”
“罢了罢了,人生不如意十之,辞掉丞相已是大幸。”
“翰林学士就挂着吧,反正我养病在家,你能把我怎样?”
胡义听自家主人低声抱怨,整个人都慌了。
主人难道脑袋出了问题?
作为胡惟庸的心腹,他知道主人的伤并不严重。
或者更确切地说,当时看起来很严重,但恢复得非常好。
昨日尚且沉醉于温柔乡中,享受着欢愉,今日怎就病倒了?
这种状况下还能做出这般事的人,岂会是真的病重?
偏偏,胡惟庸就拿这个理由辞去了那显赫无比的丞相之职,毫无留恋地放弃了这份权力。
甚至,在主人恢复意识之后,他立刻下令关闭府门,对来访者一概不见,声称是为了休养。
这其中究竟藏着什么秘密?
胡义反复思索却始终理不清头绪,于是低声问道:"老爷,您真的舍得放下丞相的位置吗?"
胡惟庸瞥了眼身旁的胡义,心中已然明了。
没错,只有他自己强大,府中的下人才能有所依靠。
他们都是依赖他的存在而存在的。
如今他辞去了丞相职位,这些人恐怕是最不适应的。
毕竟,他们缺乏后世人的见识与经验,也不曾拥有一个神秘的辅助系统,他们只是些渴望安稳生活的普通人罢了。
换作别人,胡惟庸或许连话都不会多说一句,说不定还会动粗。
但胡义不同,跟随他多年,忠心耿耿。
因此,他稍加考虑后,认真地说道:
"胡义,你应当清楚,虽然丞相之位风光无限,但也意味着无数双眼睛注视着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