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笔下看书阁>风起明末 > 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国诸镇(第2页)

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国诸镇(第2页)

既然要整编,就要整编的彻底一点。

“整编还是由兵务司负责,军法司、训导司协理,中军部统管。”

陈望将手中的文册,递给了站在了一旁的胡知礼吩咐道。

“军法司、训导司要下到局一级的话有些困难,现役的军法官和训导官可能有些不够……是不是先设到司一级……”

胡知礼思索了片刻,回答道。

军法司内确实有不少后备的军法官,但是南国诸镇接近七万的兵马,还是有一定的缺额。

“军法官、训导官不够,可以先从各镇的战兵之中抽调填补,后续加紧培训学习即可。”

陈望摇了摇头,否决道。

“只有将军法官、训导官设到局一级,才能够保证部队的纪律和战力。”

“军法司和训导司必须直接设到局下。”

陈望重新将目光放回到身前的沙盘之上,再度出言问道。

“中军部整编的计划准备的怎么样了。”

胡知礼闻言,从怀中拿出文件,放在了沙盘的边缘。

“初步的整编计划已经制定好了,后续若有问题,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”

陈望点了点头,示意胡知礼继续说下去。

“崇祯十四年,左部原有十三营,经左良玉整编之后,变为十一营,但总人数未变。”

汉中镇大刀阔斧的对于军队改制,左良玉也同样在效仿。

如今原先应对漠南蒙古应运而生的镇戍营兵制早已经不适应时代。

一营两三千的兵马,已经难以应对如今各地复杂的战局。

所以左良玉也对于麾下的军队进行着改编。

“左良玉直辖有五营,共计一万五千人,统管的都是左良玉往昔的亲信。”

“左良玉自管一营,其余四营由王允成、郝效忠、徐勇、李国英任营将,每营五千人。”

陈望神色沉凝,这四个人虽然他只见过王允成,但是另外三人其实也老熟人,史料上的老熟人。

这四人里,除了王允成,另外三人都是品德有亏,最后投降了清廷。

郝效忠做到了清廷的湖南右路总兵。

徐勇在进攻南明的战事上不断立功,一路升任清廷的湖广总兵官,不过不久便被孙可望所擒杀。

至于李国英,比起郝效忠、徐勇更甚,甚至一路做到了清廷的四川总督,得以善终。

不过现在这一切都不会发生,陈望也没有任何清算的想法。

左良玉麾下的这四将,并不庸碌,完全可以出任一地,有着统领一师的能力。

“其余六营,则是由七十二营的降将统管。”

“分别是刘国能、李万庆、许可变,王光恩、马士秀,杜应金。”

这些名字对于陈望来说也都是老熟人。

除去杜应金之外,其余的五人都在史书留下过许多痕迹。

不过陈望也清楚,除去这些在史书上留名的人之外,还有很多隐没在洪流之中的人。

譬如如今统领着万民军锋锐营的果毅将军张成义。

斩将、夺旗、先登、破阵四功俱得,以一介小兵,成为了一方将帅。

“各营人数有多有少,人数最多的是刘国能,麾下有六千人,其他营大多都是两千到三千左右。”

“刘国能?”

听到这个名字,陈望不由的笑了一笑。

刘国能,算是他真正意义上的老朋友了。

他领百总之后,打的第一战就是在邠州。

当时刘国能和一字王拓先灵、撞天王高应登领兵来袭,被他们打的丢盔弃甲。

后面在进剿湖广的时候,刘国能已经投降,后面陈望和刘国能又见过了数面。

历史上刘国能归降之后,没有再度叛降,殉城而死。

六人也都是刀枪里面摸爬滚打的出来的,能力不比左良玉麾下的四将弱上多少。

“猛镇有多少兵马?”

“猛镇有兵马八营,各营人数不一,猛如虎镇下有兵马六千,曹变蛟、罗汝才、刘光祚麾下各有兵马五千,另外四营则有三千到四千,营将是曹鼎蛟、张忠、刁明忠、杜先春四人。”

曹鼎蛟没有跟着曹文诏北上松锦。

曹文诏很清楚,去往松锦是一条不归路。

所以让曹鼎蛟也跟着曹变蛟一同南下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