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56章
兵甲器械都是优先供给,操练也从未松懈。
军营里喊杀声震天,新兵蛋子进来时瘦猴似的,不出半年,个个都壮实得像头小牛犊。
如今这支大军驻扎各处要冲,就是他潭王府最硬的靠山,也是这片土地安宁的保证。
他要的,就是没人再敢轻易打这块地盘的主意。
中间他也奉诏回过一趟京城。
见了父皇,龙体还算康健。
见了太子大哥,监国理事越发沉稳了,这让他心里踏实了些。
在京里那段日子,少不得要去几位国丈府上走动走动,面子上的功夫得做足。
有次在某位国丈府上赴宴,席间听着那些勋贵子弟吹嘘自家功绩,他只是端着酒杯,似笑非笑地听着。
也私下和傅友德、蓝玉他们几个老将喝了几顿酒,听听京里的风声。
老将们对他这两年在两广的动作赞不绝口,蓝玉喝高了还拍着他肩膀:“八弟,好样的!就该这么干!让那些嚼舌根的看看,咱们老朱家的儿子没孬种!”
帮过他不少忙的老尚书麦至德已经致仕回乡了,听说在家抱孙子,日子过得舒坦。
他也遣人送了重礼过去,全了份情谊。
接替麦至德的是徐达的小儿子徐增寿。
这位徐家三公子,不像他爹和他大哥那么耿直,心思玲珑得很。
跟朱梓这位手握重兵的藩王打交道,处处透着圆滑,倒是方便行事,省了不少口舌。
朱梓需要工部调拨些紧俏物资时,递个话过去,徐增寿那边总能想法子尽快办妥,虽然有时也会拐弯抹角地讨些“好处”,比如几船南方的稀罕木料,或者几箱上好的海货。
朱梓对此倒也不介意,水至清则无鱼嘛。
朱梓此刻站在窗边,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,那就是他的两广。
城郭日渐繁华,港口人声鼎沸,军营号角连绵。
这一切,都是他这两年心血所化。
两年的时间,足够改变很多事了。
当初在野狼峒埋下的那颗钉子,也该有些动静了。
他不急,好猎手,最不缺的就是耐心。
窗外的风带着海港特有的咸湿气息,吹动了朱梓的衣角。他负手而立,目光深邃,仿佛能穿透层层叠叠的山峦,看到那片土地上每一处细微的变化。
又过了一年,两广之地愈发显露出勃勃生机。得益于潭王府强有力的掌控和相对安定的环境,曾经困扰地方的盗匪几乎绝迹,便是山林间的零星冲突,也在王府大军的几次铁腕清剿下偃旗息鼓。百姓们脸上的惶恐少了,笑容多了,田间地头,市集港口,处处是忙碌而安心的身影。
这日,朱梓处理完手头的公务,伸了个懒腰,只觉得筋骨都有些僵硬。周全适时地端着一碗参茶走了进来。